文章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进而打破垄断格局

既然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生老病死,都需要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那么,无论改革路径如何设计,都难改医改的基本目标,实现机会均等为主,同时兼顾结果均等。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说,政府不仅将全民医疗保障作为一项社会福利,更作为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国家有义务保护社会弱者,并不断谋求社会公正。

医改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主导”的理论价值,以及社会主导模式主要体现在“一大二小,三个结合”上,在筹资方面强调公共和公平的原则,政府将发挥领导作用;在供给方面强调竞争和效率的原则,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设计不可谓不尽善尽美。然而,其理论与实际结合之后的功用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

医疗改革涉及相关的部门有十几个之多,他们争议的都是和自己部门利益相关的内容。在利益的纠缠之下,各部门出台改革政策互不协调,步调不一,并终致使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缺乏一个相关各部门都认可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不在模式本身,而在于利益均衡分配难上。

事实证明,在医改过程中,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是行不通的。对目前的中国医疗现状政府应该负更多的责任。医改牵涉到多个层面,非单一的卫生部门就能胜任,须借助于政府来主导医疗体制改革,打破不合理的利益之争格局。政府的责任在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在医改方面肩负筹资和分配功能,有必要干预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以药养医是现行体制下的怪胎,源于政府方面除了给政策不承担相当的责任,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致使不得不自谋出路。有这样一个例子,日前某药房作的一次“百姓缺药调查”发现,百姓想用却买不到的大多是政府降过价的药品或者价钱便宜的药品,其中百分之70的药品早已不生产了。在此之前的19次药品降价中,百姓看病照样贵,在药店里买药价格照样高。

药品降价这项“民心工程”在错综复杂的医药购销“潜规则”面前难有作为。药品降价斗不过“潜规则”,公关费让降价胎死腹中,可见降价与临床使用量之间的关联性之强,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做保障,药品降价只能停留在历年层面,而不能解决现实中的看病贵问题。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能陷入纯粹的模式之争,无论是哪一种模式,也不管是怎样一种混合,新制度终究要考虑可持续、求适度、行得通的效用。政府首要职责是推动建立一个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并用医疗保险预付制取代现行的个人垫付制。

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须先解决人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好的模式是,实行全民医保,普及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创新设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这应该不是难题。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保证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的主体,应由政府承担责任,这就要求尽快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增加政府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

与此同时,要建立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机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进而打破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当今中国普通老百姓抱怨和头疼的问题,是目前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

在目前我国所有的社会问题当中,直接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同时也是让老百姓不满意的行业之一就是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当今中国普通老百姓抱怨和头疼的问题,是目前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侵权行为法或一部专门性的立法来调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样一部行政法规来调整完全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显得力不从心。

所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是指患者一方认为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侵权行为受到损害,要求医疗机构赔偿损失而引起的民事纠纷。在全部医患官司中,百分之95以上为患者状告。患者索赔数额相差很大,少的几百元,多则数百万元,其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提出了精神损失的索赔主张,且精神损失索赔数额占全部索赔数额的比重比较大。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利昂医疗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机制的多元化,致使公费医疗的覆盖程度越来越小,患者自费比例的加大,导致过去一些被忽略因医疗费差异而引发的选择或者手段以及是否继续的知情权纠纷凸现出来

2、临床医学特点决定了它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状态,随着各种诊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往一些采用旧的诊疗手段未能发现的医疗问题或漏诊、误诊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致使过去一些诊疗手段被彻底否定或被怀疑,部分患者以新的诊疗方法衡量旧的医疗效果从而提出医疗纠纷诉讼。

3、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范围需求的不断增大,希望能得到创新型内窥镜摄像机等多种医疗设备的检查,并呈现多样化特点等新型服务,导致此类纠纷范围的扩展和数量的激增。

4、个别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偏低,态度冷漠生硬、不尽告知义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有个别医务人员怕费事而不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行事,致使患者被误诊、误治,甚至造成医疗事故,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5、目前的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配置不合理,一些小型医疗技术水平偏低、设备过于简陋,患者难以信任。

6、医疗纠纷诉前解决机制匮乏。当前,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职责淡化,没有建立起可靠的诉前解决机制,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途径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使大量医疗纠纷不断涌入法院,大大增加了法院的工作压力。

不少人选择通过“贴秋膘”的方式进补,殊不知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易引发消化系统病

近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激增,其中大部分与饮食不当、盲目进补有关。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介绍,受到“入秋三分虚,进补正当时”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选择通过“贴秋膘”的方式进补,殊不知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易引发消化系统病。近期,科室收治了70多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一些患者出现了呼吸、循环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

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如果不注意控制血糖和血脂,极易诱发胰腺炎,临床以急性上肚子痛、恶心、呕吐等为特点,有不适及时去诊察,内窥镜摄像机是您的好帮手。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少数重者会出现胰腺出血坏死,引发腹膜炎和休克,重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30以上。

患有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基础病以及血脂高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饮酒及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胆固醇、高热量、重口味的食物,以免造成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炎患者在康复后有可能会复发,因此患者出院后应及时调整饮食习惯,多补充蔬菜、水果和薯类,饮食不可过量,少吃海鲜、肥肉和内脏,坚持锻炼,控制体重,降低血脂。

那么怎样才能去除体内湿气呢

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天总是睡不醒,上班打哈欠,上课打瞌睡,成天昏昏欲睡,做事都提不起精神,回家后,立即躺在床上,浑身无力。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利昂医疗告诉你这都是体内湿气惹的祸。体内有湿气的人一般有如下表现:

1、嗜睡贪睡

2、大便溏泻

3、舌苔厚腻

4、腹部肥胖

5、怠惰嗜卧

6、下肢沉重

7、脘腹胀满

8、精力下降

9、情绪抑郁

10、痰多而粘。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那么怎样才能去除体内湿气呢?

1、要经常性运动。运动可以舒缓压力,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跑步、健走、游泳、瑜珈等运动,有助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饮食要清淡适量。生活中饮食要适量、均衡饮食。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苦瓜等,在烹调时加入葱、姜等,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3、避免环境中的潮湿。日常生活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比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

4、要定期体检,必要时可以用内窥镜摄像机检查。

有利于提升创新医疗器械审查效率,为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为贯彻实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家药监局积极实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利昂医疗的了解,早在2014年2月7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针对具有我国发明、技术上具有国内创、国际高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该程序的实施对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深入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要求,激励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鼓励内窥镜摄像机等创新设备的发展,国家药监局多次开展调研,组织专题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对程序进行研究修改,于近日发布了新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完善了适用情形、细化了申请流程、提升了创新审查的实效性、完善了审查方式和通知形式,并明确对创新医疗器械的许可事项变更优先办理。
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程序设置更为科学,有利于提升创新医疗器械审查效率,为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不仅要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更需要提高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工作水平

2018年,科技部将加速推进医疗器械的国产化、高层次化、品牌化、国际化。利昂医疗了解到国家食药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瞄准医疗器械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基地,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系统部署。可见,国产医疗器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明确的2018年国家扶持的十大产业,其中在健康产业的分支高层次医疗器械中,一共有6大类医疗器械将扶持。由此来看,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领域,将支持。与会专家也表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进入到迅猛发展期。在政策支持、技术下,高层次国产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将按下快捷键,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将对国际大品牌在全球范围发起更强有力的挑战。这个创新是多学科合力后的爆发。临床一线升华出来的一些创新智慧,医疗器械企业作为桥梁,再通过材料、机械、电子、软件,或者在声光电相关的领域里面的跨学科组合,终产生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才会出现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成果。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采取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选择在人才、学科和资源等方面优势单位,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需求,建设和培育一批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平台,是未来国产瘤创新科技发力的关键。

再次明确创新能力在医疗器材发展中的重要性。要求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营造科研创新氛围、落实创新医疗器械专项资金支持,推进例如内窥镜摄像机等设备的发展。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国产医疗器械创业者可以厘清产业发展脉络,聚焦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在本次研讨会中被频频提起。这其中,不乏有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国际化政策方面的高度重视,以及随着科技不断快速发展,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行业内存在大量简单复制仿制侵权现象,另一方面又需要面临全球范围的竞争和纷争。

无可否认,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要走向全球、走向高层次发展道路,不仅要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更需要提高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工作水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全球化布局。

对于轻度脱水的病人,可以采取多喝水或者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进行补水

腹泻问题可大可小,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发现在世卫组织官网公布的全球5690万例死亡中,前十位死亡原因中,腹泻榜上有名。当腹泻发生时,首要任务是止泻并预防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诱发并发症。进入平缓期时,就要注重身体了,一旦发生严重的腹泻就要及时去就诊,必要时会用到内窥镜摄像机等设备。腹泻比较常见,以婴幼儿为主。而一些成年人也常因“吃错东西”导致拉肚子。出现持续腹泻时,切不可大意,应及时就诊,并注意合适的饮食方式。

近日急诊室腹泻的病例比较普遍,小孩、成年人都有,患病群体以婴幼儿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拉肚子本身并不致命,但这种症状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却会致命。

在腹泻中,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弱,不加注意容易脱水。据了解,当体液丢失超过体重的百分之10,就会出现重度脱水,孩子会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嘴唇明显干燥,前囟和眼窝明显凹陷,手脚发凉或发绀,尿量少或无,脉搏明显增快而且减弱,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对付脱水,常见的办法是多喝水,WHO推荐口服补液盐III,用250毫升温水冲开,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孩子说口干才喝。

除了预防脱水,还要预防电解质紊乱。

腹泻问题可大可小,尤其是婴幼儿发生秋季腹泻时,不可大意,应及时就医。

当腹泻出现时,居家的护理和照料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轻度脱水的病人,可以采取多喝水或者口服补液盐等方式进行补水。

平时均衡饮食、健康状况良好的人,遇到腹泻情况短期(3~5天)清淡饮食并不会导致营养失衡。不过,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腹泻,都需要掌握合理方法。

在腹泻急性发作期,这个时候重要的是维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可以适当服用补液盐。饮食上多喝水喝粥,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急性腹泻常伴随有炎症,这时候肠壁通透性增大,如果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虾、蟹、蛋等容易增加致敏的风险,如果摄入油煎、油炸类含脂肪量高的食品也会加重腹泻症状。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应准确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在新型医疗器械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产品大多附加值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器械企业很可能即将面临大洗牌的局面。在医疗器械领域,一些重大高层次诊疗设备一直依赖进口。核心部件技术无法掌握,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的难关之一。

国家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以根本性地扭转这一局面已经刻不容缓,其核心是鼓励和支持民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的医疗技术,将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出口国外,并且开始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开展,医疗器械行业空间大增,在“十二五”期间在若干高层次产品上将取得突破,从此改变医疗器械产品依赖进口的状况。

国内高层次设备制备需求呈现饱和趋势,高层次医疗器械需求增幅放缓。而在“医改”的背景下,农村市场也成为了跨国公司试图争抢的潜力市场,跨国公司为巩固和扩张其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积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近五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数目的稳步增长,而且这种趋势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未来几年将带来大量的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医疗器械和器具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然会受益于整个行业扩容所带来的利好,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将显著受益。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分析,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向更高科技的方向发展,更智能化,应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数字技术,如今生物智能以及机器人智能发展有很大的突破,我国也将在未来的医疗器械中加入高科技的因素。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应准确把握行业竞争的现状特点,顺应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趋势,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制衡垄断,尽快合理转变生产格局,瞄准产品发展的潜力方向,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成为高层次医疗器械的强国蓄力。

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处理得非常好,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产品的性能

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逐年增多,而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医疗器械高层次品牌极少,因此,不论是普通器械还是高层次器械,我国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并没有话语权。

我国医疗器械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在实际招标采购中,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另外,由于国内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与国外企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医疗器械的采购上,更加偏向于进口医疗器械,这也导致我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降低。

进口医疗器械工艺精细质量好,在监测、治疗等方面相比国产医疗器械更具有成效,尤其是高、精、尖产品,国内生产商面临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只有被国外企业占据这块市场。

主要国内的医疗器械科研技术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医疗机构过度依赖并信任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也导致了患者在检查等费用上不断攀升。

事实上,进口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关于进口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等质量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诚然,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也不一定好,在各地检验检疫局屡屡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格问题。

那么,国产医疗器械缘何“长不大”?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不信任,在加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又晚,导致国产医疗器械遭遇到排斥。

在种种因素面前,我国医疗器械发展遭遇着压力,如何推动本土企业自主研发中高层次产品也成为一大挑战。面对虎视眈眈的进口医疗器械,本土企业如何扭转“外强我弱”的局面?

要狠抓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处理得非常好,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产品的性能,生产出如内窥镜摄像机等应用率高的设备,加强研发缩小与国际水平直接的差距。另外,加大本土品牌如南京利昂医疗等厂家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度。

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我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医疗器械和药品是临床治疗的产品,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接近,而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约是药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为做强产业、做大市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积极调整,产业格局有了一些新变化。与此同时,新问题、新挑战也层出不穷。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表现出“区域发展态势良好”、“研发投入增加”、“进口增速强于出口”,“仍未主导高层次市场”、“整体处于中下水平”共五大特点。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强项”。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医疗器械产值之和、销售额之和均占到全国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

珠三角:突显高科技特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为强项,主要产品有监护仪、超声诊断仪、核磁共振(MRI)仪等医学影像设备,以及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近几年,环渤海湾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包括天津、辽宁、山东地区,一个涵盖数字X线设备(DR)、MRI仪、数字超声仪、医用加速器、医用计算机导航定位设备、呼吸麻醉机、骨科器材、心血管器材等产品的企业群正在形成。

在环渤海湾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一批中小型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自身的科技实力正在迅速崛起,虽然其中不少企业成立不过几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企业产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亿元规模。这批企业在发展方向上更倾向于数字化医疗设备领域。也许目前他们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力量还不是十分的突出和强大,但是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长三角:彰显综合实力

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其产业特色比较明显。长三角地区的其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较为好的还有南京利昂内窥镜摄像机设备产业等,加之综合实力,长江三角洲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的表现相对比较突出。

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三个主要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之外,成渝地区、华中地区正成为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植入性医疗器械、组织工程产品为特色的制造带。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我国成为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目前,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刺激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会迅猛发展,在整个医药行业中的比重逐步增长,遵循发达国家“重器械、轻药品”的发展路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