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每日坚持平衡饮食才是健康之道

近年来,轻断食在全球风靡,掀起一股风潮。轻断食也叫“间歇性断食”,是指有时正常吃,有时少吃。轻断食不是简单的忍饥挨饿,而是我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契机,也是和身体交流的一种方式,利于人们克制贪欲,逃离诱惑,科学进行对身心有益。而国内外多项研究已证实轻断食有减轻体重、帮助控制血糖、降低“坏胆固醇”、预防老年痴呆、疏解不良情绪、减少患癌风险等健康益处。但西方传过来的轻断食法不一定适合中国人,如果要尝试应进行适度改良,身体不适还是要去检查,利用正确的医疗设备,比如医用DR等。特别是孕产妇,抑郁症和癌症患者,身体过度消瘦、营养不良的人,年龄在18岁以下、70岁以上等人不适宜。

作为一个新的健康概念,近年来,轻断食在全球流行起来,掀起一股风潮。专家提醒,科学地轻断食的确利于身体健康,但其中也有很多学问,女性朋友不要盲目追风,应因人而异。

轻断食、辟谷、禁食疗法是一回事吗?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表示轻断食也叫“间歇性断食”,是指有时正常吃,有时少吃。

轻断食随即成为一个时尚风潮,席卷整个欧美,全球6亿人受其影响投身轻断食。

轻断食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只不过原来叫做“禁食”。我国《黄帝内经》中就有食忌疗法、饥饿疗法的记载。先秦的辟谷,禁食就是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只不过,辟谷中的禁食要求不吃东西、只能喝水,还要在禁食的基础上进行服气、导引等气功练习。《红楼梦》中也有针对断食治病的描写,比如第53回中写道:“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

现代医学上的“禁食疗法”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

不过,轻断食是否真的健康,仍存在一些争议。很多营养专家认为,每日坚持平衡饮食才是健康之道。轻断食的确有其健康好处,但中西方饮食存在差异,西方人肉类摄入量明显高于我们,抗饥饿能力也比我们强,因此西方传过来的轻断食法不一定适合中国人,如果要尝试应进行适度改良。

饥饿感是轻断食的考验。

限食利于人们克制贪欲、逃离诱惑,科学进行对身心有益。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4.9。

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033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双双达到峰值。

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百分之17.3,从1999年至2017年老年人口数净增1.1亿。

根据南京利昂医疗研究预测,2015-2050年,我国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等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从百分之7.33升至百分之26.2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小觑。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14个部门今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大力普及医用DR等医疗设备,加强医疗健康科普,明确面向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政策法规、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孝亲敬老文化和积极老龄观等五方面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

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

医者仁心,精湛的技术,好的设备,让每一位患者放心、安心、舒心

“疼了快十年了,我这个人有什么小病小痛,一般不上心,很能扛。前几年,我还跟着老公一起出去打工。这两年疼得严重起来,才在家干农活,不往外跑了。没曾想,3个多月前,我的两条腿也开始麻木、胀痛。疼得我走路都得弯着腰,扶着墙一步一步挪着走。”

一位来自江苏溧阳的患者刘阿姨,据她所述,忍受腰腿疼痛已经长达十年之久。
刘阿姨的爱人张先生,在常州做电梯维修工作,一直很忙。临近春节,张先生提前返乡,带着刘阿姨四处求医。在当地检查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开刀。

“没想到这么严重,医生说开了刀,要在床上躺两个多月。”听到自己的病情这么严重,刘阿姨十分害怕。
为了能让爱人不开刀,少受罪,张先生多方打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竟然还有不用开刀的手术!
刘阿姨做了详细检查,被确诊为腰3-4、腰4-5椎间盘变性、突出,同时还伴有脊柱左侧弯畸形。

经过会诊,运用内窥镜摄像机,经过医生的手术,术后几乎看不到伤口。刘阿姨说:“术后,腰腿疼痛就消失了,晚上一觉睡到天亮,好几年没有睡得这么舒服了。”

除了医生精湛的技术之外,一台好的设备更是您的选择。利昂医疗、苏富通科技秉承着严谨的工匠精神,把每一处细节放大,做好每一颗螺丝钉。
医者仁心,精湛的技术,好的设备,让每一位患者放心、安心、舒心!

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会怎样

颈椎病高发期,如何才知道自己有没有颈椎病?犯颈椎病后,该怎么做才能缓解呢?

利昂医疗告诉大家的颈椎病的10个级别——

一:脖子酸痛、僵硬(建议抬头看看天花板,脖子后面是否有感觉);
二:脖子、肩膀、后背酸痛,僵硬、面色晦暗;
三:有倦容、抵抗力差、易留色素印、长斑;
四:胳膊不得劲,疼痛,麻木;
五:面部光泽、肤色不均与实际年龄不符;
六:经常睡觉落枕(落枕是一种轻型颈椎病);
七:走路发飘,跑偏、写字不稳;
八: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
九:小便、大便出现难言之隐;
十:下不了床。

预防方式——

1、避免长期低头,预防颈椎慢性劳损。

颈椎病在急性发作期发作时,应注意适当的休息。长时间工作,容易使颈部肌肉、韧带因长时间的拉伸导致疲劳损伤,从而加速颈椎椎间盘退变,所以工作约1小时后起身活动。

工作时间过长将会加重肩颈部软组织的负荷,不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造成颈、胸、腰椎关节的功能紊乱。

预防慢性劳损,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这是预防颈椎病的方法之一。

稍有不适要去诊断,利用内窥镜摄像机进行检查。

2、合理科学用枕。

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枕头上)度过的,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

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

如果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增加新强制性标准的内容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变更注册增加规格型号,涉及到新的强制性标准时该如何处理的信息(适用医用DR等)——

产品变更注册增加规格型号(原有A、B两个型号未发生变化,新增C、D型号),同时涉及到新的强制性标准发布或修订,原有型号是否需要针对新标准进行检测?产品技术要求是否需要增加新标准的要求?

许可事项变更增加新型号,对于新增强制性标准,仅需要提交证明C、D满足新的强制性标准的检测报告,不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增加新强制性标准的内容。注册人应确保,自新的强制性标准实施之日起,A、B也能够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如果在产品技术要求中增加新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还应提交证明A、B也满足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可在延续注册时修改产品技术要求,增加新版强制性标准的内容,并提交证明A、B也满足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危险因素,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 。 但没有“三高”的人就万事大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利昂医疗表示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在对1700余名没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中年人”的分析发现,他们当中竟然有约百分之50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斑块、冠脉钙化等病变。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蜡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当这些蜡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早期是平齐血管内膜的,如果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若有诱发因素,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被血栓堵塞。

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查遍颈动脉没有发现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很少了。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很危险吗?

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升高、缺乏锻炼、身体内经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饮食不健康等。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字眼。如何看待这种检查结果?其实不必谈斑变色,应科学对待。

首先,应该注意这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突出于血管壁,如果没有,说明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早期。如果突出于血管壁,就说明血管管腔发生了狭窄。如果提示有管腔狭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用医用内窥镜检查,以明确这个病变的具体情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1998-2013年医疗器械规范性文件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

近日,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1998-2013年医疗器械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

这对国产医械的未来发展是趋好的,日前,我国的国产DR、国产医用内窥镜等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要求,为做好药品监管法律制度“立改废释”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1998-2013年医疗器械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其中99项政策文件被废止,20项宣布失效。同时,继续保留的有效文件有114项。

从被废止的文件来看,行业的供产销环节都会迎来新的规范。比如,《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飞行检查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被废止,意味着飞检程序将有新规则;废止《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其配套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实行新的医疗器械GMP;《关于进一步规范境外医疗器械暂缓检测工作的公告》的废止后,新的规范也要来。

公告明确,对上述予以废止或者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除另有明确规定外,均不涉及过去根据这些文件所作出处理决定的效力。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利昂医疗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作,2018年国家财政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补助资金71.14亿元已全部下达。

近年来,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将直接影响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医改工作的成败。为进一步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国家财政部通过有计划的资金补助支持,已于近日完成2018年卫生健康人才培训补助资金的下达工作。

近日,财政部发布消息表示,为进一步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下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补助资金45.35亿元,加上2017年提前下达的25.65亿元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0.14亿元,2018年国家财政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补助资金71.14亿元已全部下达。

据了解,2017年10月,为提高预算完整性,促支出进度,国家财政部提前下达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不仅是人才,医疗器械(诸如国产DR等)。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次分配补助资金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因素,对考核成绩靠后的省份适当扣减补助资金,用于奖励考核成绩靠前的省份。

患者输液完毕,为患者拔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仅是内窥镜摄像机这样的设备,还有小到静脉输液我们也要关注,静脉输液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基本护理操作,静脉输液后针眼周围的局部组织经常会出现淤青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为护士在再次给患者静脉穿刺带来难度。

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病人向护士述说着打完针的苦楚:打针本来就疼,好不容易拔了针,又青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也为这样的事头疼不已吧!那怎样才能减轻穿刺后的淤青呢?

一、淤青的形成因素

1、在临床中,静脉穿刺拔针时,应注意按压的部位。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表示通常静脉穿刺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看得见;另一个是穿过血管壁的针眼,看不见。我们在临床进行穿刺时,一般都是在针头进皮肤后再将针头沿着血管进一段再进入血管,两个“针眼”之间有一定距离,如果按压皮肤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则血液仍会从血管壁这个“针眼”流入皮下,形成淤血。

2、由于打点滴时针刺破了血管,或者多次在一个地方进针,有可能会造成血液外流,在组织里淤积。

3、针头拔出后按压的时间:按压针眼的时间与发生皮下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1~3分钟,凝血时间为2~8分钟,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至少要3分钟,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延长按压时间。

4、老年病人由于长期输液血管脆性大,容易渗血造成淤青。

5、有些病人在拔针后过度紧张按压过重。

二、注意事项

患者输液完毕,为患者拔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拔针时先揭下输液敷帖。

一般是留下有脱脂棉的一条敷帖按压拔针部位,应该是揭开这条敷帖后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拔出皮肤的那一刻进行按压,不可先按压再拔针,如果边按压边拔针会导致患者很强的疼痛感。

按压时手指应沿血管走向方向平行竖按,或者是几个指头并拢同时按在穿刺部位整段血管上。这是因为在静脉穿刺的时候一般皮肤上的针眼和血管上的针眼并不在同一部位,如果只是单纯的按压住皮肤上的针眼只能避免皮肤上针眼出血,但血管上的针眼还有可能出血,容易导致患者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引起局部皮肤青紫胀。

2、按压的时候力度不宜过重。

这一点作为护士都能掌握得比较好。但在临床上,一般护士工作比较忙,很多的患者都会认为拔针按压这样的事情很简单。

3、静脉输液完毕时,拔针时不关闭输液夹,操作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尾下方3厘米处软管并捏紧并迅速拔出,左手拇指在拔针的瞬间按住穿刺点,然后用手掌大鱼际肌压迫穿刺点,按压时间在3~5分钟。

4、嘱患者在静脉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10分钟内手勿下垂、抓拿物品、紧握拳头,防止再出血。因为止血后,血管壁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如果肢体用力过早,血液会经损伤的血管溢出,发生皮下淤血而引起皮肤淤青。

分类界定申请的工作流程

利昂医疗向大家分享一下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工作流程:

一、申请方式

申请人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网站进入“医疗器械标准管理研究所”二级网站的“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系统”页面(网址:http://www.nifdc.org.cn/qxbgzx/CL0482/),点击进入“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系统”,注册后填写《分类界定申请表》,并上传其他申请材料。

在线打印《分类界定申请表》,连同其他申请材料(应与上传的申请材料完全相同)加盖申请企业骑缝章,寄送至相关单位。境内产品的相关材料寄至申请企业所在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口及港、澳、台产品的相关材料寄送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31号院4号楼B404房间,邮编:102629)。

二、申请材料要求

(一)不管是医用国产DR还是气腹机之类的都需要填写分类界定申请表;

(二)产品照片和/或产品结构图;

(三)产品技术要求及产品说明书(样稿);

(四)进口上市证明材料(如有);

(五)资料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

(六)其他与产品分类界定有关的材料。其中对于尚未列入《分类目录》等文件的新研制产品,至少还应当提交:

1.与国内外已上市相关产品、《分类目录》或分类界定通知文件中相关产品的分析及对比,并说明符合新研制尚未列入分类目录产品的判定依据;

2.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的能够充分说明产品临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专著及文件综述(如有);

3.产品的创新内容;

4.信息或者专利检索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

所有申请材料应当使用中文。根据外文资料翻译的,应当同时提供原文。

三、申请状态和结果查询

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医疗器械技术审评部门和申请人登陆“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系统”,在“操作栏”中点击“查看流程图”,即可查询申请状态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