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共建,共赢的合作理念适用于中国的医疗改革。人命关天,提高医疗问诊的准确率是全民的福祉。在需求端,如果能够借助科技手段提早发现病症,及早些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还能够增加患者存活的几率。
医疗资源存在供需矛盾,医疗行业信息化参差不齐,数据分散,医疗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医用DR等设备没有普及到位,就更别说医用冷光源等设备了。在没有办法改变供需矛盾、控制需求的前提下,只能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能力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升效率。
过去三十年,医疗改革依靠国家政府的推进实现了全民医保,全国卫生总费用个人支出比例在2015年降低到了百分之30以下。未来30年,在移动互联网主战场转移至产业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医疗行业的改革也转向数字化,智能化。
在线挂号问诊,检查报告,电子,医疗支付,在线购药,诊疗卡等提高医疗的效率的方式有待深化,医保,新农合,商保等多种医疗保障方式有待挖掘,构建互联网医疗成为主题。
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需要很多基础性能力,包括技术和业务等多种内容,这些基础性能力或组件在支撑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要,都需要长期研发投入。
今年4月,《关于促“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发布,呼应了业界呼吁已久的政策诉求。
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定调直接推动了万亿级市场的不断扩张,而促健康业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为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科学生活,健康管理,健康消费等一系列细分赛道不断涌现创业者的身影。
“互联网+医疗健康”一时间成为热门。
利字当头,免不了有人前赴后继。医疗改革也不是靠重金就能砸出效果,医改之路行进了三十多年,随着产业的垂直与细化,医疗体系升级箭在弦上。
未来的互联网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去处理大数据,挖掘流程中的线上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互联网化的能力,依据医学技术设定分级诊疗报销比例,限制横行,保证医生多点执业多劳多得,病人结合自身支付能力在医保基础上自主选择医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