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生产地址是医疗器械实施具体生产的地址

无论是《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还是《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都有住所和生产地址栏,那么,住所和生产地址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公司法》第十条规定:“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住所要体现在营业执照上,并以此为准接受属地管理部门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住所只能有一个。

生产地址是医疗器械实施具体生产的地址。它不像住所那样只能有一个,而是可以有多个,但这些地址均应获到相关管理部门的确认或认证。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地址往往与住所是同一个地址,但进口医疗器械的住所很多与生产地址是分离的。

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中,生产地址比住所更为重要。《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器械注册事项包括许可事项和登记事项。许可事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结构及组成、适用范围、产品技术要求、进口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等;登记事项包括注册人名称和住所、代理人名称和住所、境内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等。”第七十二条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许可事项变更的,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形予以处罚。”按此规定,未经许可改变进口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应按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形予以处罚。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将进口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列为许可事项,而将国产医疗器械生产地址列为登记事项。这就意味着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或合格证明标示的生产地址与产品注册证书不相符时,进口医疗器械可以按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查处,而国产医疗器械只能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向社会公告该单位和产品名称,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为什么国产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有这样的处罚区别呢?利昂医疗了解到这主要是为了配合我国释放医疗器械创新、推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为了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国家允许个人、科研机构或单位(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注册医疗器械。注册后,注册人须委托生产企业为其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由于医疗器械注册人可以自由选择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为其生产,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生产企业,所以该医疗器械注册时就无法限定具体的生产地址,由此导致国产医疗器械的生产地址成为注册项目中的登记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对境内、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改变生产地址的处罚上厚此薄彼。《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对境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改变生产地址设立了不低于境外企业改变生产地址的处罚措施。

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医疗器械特别是结构复杂的气腹机等医疗器械,其整机标签标示的生产地址与产品注册证限定的生产地址一致,但是其组成部件标签显示可能会有他厂生产的部件,此时部件的生产地址与整机产品注册证限定的生产地址不一致。这样的医疗器械能否定性为拼装的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呢?

医疗器械要严格按产品注册证限定的生产地址来生产,但注册证上的生产地址究竟限定了什么?是否要求医疗器械的全部部件都须在这个限定的生产地址生产呢?事实上,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可能要求医疗器械的每颗螺丝钉、每个部件都须在产品注册证限定的生产地址生产。《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ISO13485)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都明确了企业从外部采购产品用于生产医疗器械是合法的。另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论是使用自产还是使用他厂生产的部件或原材料装配整机后,都要按注册证限定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有了这些措施,无论部件或原材料来自哪里,都能保证医疗器械。

地址限定的是针对整机而不是针对每个部件的结论,即生产地址的限定是整机终装配完成的地址。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除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外,还应当标明受托方的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者生产备案凭证编号。”此时,医疗器械标示的生产地址系受托方的生产地址,与委托方所持有的产品注册证书限定的生产地址并不一致。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违反《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因为按照“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此情形适用《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而不适用《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资源短缺,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为治好大病不惜举家奔赴千里之外,是不少家庭难以言说之痛。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让患者就近看好病、少受奔波之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印发实施方案,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方案提出,到2020年,根据需要,设置相应专科的国家医学和国家区域医疗,建成以国家医学,国家区域医疗骨干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方案还明确了各类别的国家医学和国家区域医疗设置目标:2019年,完成神经、呼吸和创伤类别的国家医学和儿科、心血管、神经、呼吸和创伤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设置。2020年,完成妇产、骨科、传染病、口腔、精神类别的国家医学和妇产、骨科、传染病、老年医学、口腔、精神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设置,提高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创新型医疗设备的建设。

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资源短缺,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患者跨区域就诊现象较为突出。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经对全国三级收治的出院患者进行分析,2014-2017年连续四年全国异地就医占比约为百分之7.9。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认为,设置国家医学和国家区域医疗有利于促医疗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有利于重大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儿科、妇产和精神等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在区域、省域建设医学高地,发挥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能够让疑难危重患者在区域内救治,也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了条件。

逐步由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统一负责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事项

针对当前医疗器械的临床服务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以突破核心技术与研发重大产品为,加强医教研企多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高层次医疗器械如内窥镜摄像机等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提升中医医疗器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填补医疗器械产品空白。

指导意见还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包括衔接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支持,支持建设一批医疗器械研究室、科技园区等。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已于2018年6月在司法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今年有望正式发布。要抓紧对《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落实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总结上海、广东、天津三地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注册人制度试点范围。完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开展注册法规宣贯培训。

持续优化审评审批流程,研究调整国产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程序,逐步由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统一负责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事项。实施项目管理人制度。持续完善审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建立全国医疗器械审评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对二类医疗器械审评标准和规范的统一。

持续鼓励气腹机等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持续做好创新医疗器械申请审查、优先审核工作。完善临床急需的特殊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制度。持续加强临床试验管理,修订《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程序,加强临床试验监督抽查力度,探索建立医疗器械GCP检查员队伍。

注册人制度意味着医疗器械注册人所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可以相互独立、分属“两地”

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之后,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也将稳步推进。日前,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19年五项工作,其中“强化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扎实推进临床试验管理创新,稳步推进注册人制度试点。

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现行政策实行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医疗器械产品上市须由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委托生产只允许双方同时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才可以申请办理。

实施注册人制度是为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松绑”,也就是说,允许器械“研发者”通过委托生产的方式“独自”进行产品注册,并对医疗器械设计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售后服务、产品召回等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承担全部责任。

作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是人类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其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国产化水平有待提高。

与药品研发动辄上亿元投入相比,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成本要小得多。实施注册人制度有利于激发医疗器械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使其专注于产品研发;同时将生产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和设备闲置等问题,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研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内窥镜摄像机等创新产品上市的步伐。

但也需要看到,注册人制度意味着医疗器械注册人所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可以相互独立、分属“两地”;此外,注册人不仅可委托一家生产企业生产,还可以委托多家企业生产,这些都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目前,注册人普遍存在法律法规储备不足、质量管理体系不够系统、产品追溯意识淡薄等短板,对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试点情况来看,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为研发单位松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目前,已有医疗新产品通过技术审评。可以预见,随着2019年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稳步推进,气腹机等医疗器械的成果转化将进一步,有助于打破了以往医疗器械注册“先建厂后注册”的固有模式,降低注册人的前期投入,便于注册人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产品研发,激发医疗器械研发者的科研动力,推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发展。

风险管理不是独立的体系,应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其它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与知识产权体系

与2003版相比,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让人印象深刻的变化之一是加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不仅对医疗器械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而且明确了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实施风险管理的要求,提出“应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当过程”(4.1.2b)。在采购过程及外部供方控制、软件确认、培训策划、反馈信息收集等条款中也均提到风险的识别及管理控制,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

风险管理如此重要,又如此有难度,那医械企业应怎样操作以保证风险管理发挥其效益呢?本文从以下六点着手,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1、普及全员思想意识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给全员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

2、取得管理层鼎力支持

根据帕累托法则的拓展,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赢得公司高管层的大力支持。回顾各企业成功推行某些理念、方法工具的过程,无一不是从上而下需要高管层的支持。

3、读透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相互配合,涉及市场、临床、研发、技术、生产、质量、客服等各个环节的人员参与,并且这些小组成员需有风险管理的培训经历和各自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

4、执行文件规定

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管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等类似,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及其相关三层文件应有可执行性,可以作为企业日常开展工作的依据。风险管理文件的流程应与ISO14971相一致,并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相关特性,科学制定严重度(S)和发生概率(O),合理分析风险/受益比,保证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同时,风险管理活动的所有相关记录,如会议纪要、历版文件、相关记录表单等,均应按QMS的相关规定保存。

5、结合具体产品分析

风险管理不是一纸空壳,而应切切实实运用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质量控制、安装、临床反馈等环节中,成为产品的有力保障。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医械产品,或者同一企业也有不同的医械产品,像是气腹机内窥镜摄像机之类的。无菌、植入、体外诊断、定制式义齿或者无源、有源等,企业应做好产品的分类分析评价,将风险管理活动结合具体产品而展开,这样才会体现风险管理的效用,才会发挥风险管理对具体产品的价值。

6、整体推进

风险管理不是独立的体系,应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其它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与知识产权体系。如同很多公司正在推行的企业标准化工作一样,风险管理只有与其它体系融会贯通血脉相连,才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落地实施,从而达到保证产品的目的。区别于ISO ISO9000:2015中风险的定义是“不确定性的影响”, ISO14971中风险的定义是“伤害发生的概率和该伤害严重度的组合”,所以在这些不同体系下,将ISO 14971风险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进行充分,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落地实施,并发挥出其效益,企业也会获得其更好的收益。

完善的风险管理是实现医疗器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对ISO 14971风险管理在企业实操中的一些心得,对企业相关人员有所启发,继而推行相关的改进活动,让风险管理的转盘转起来,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风险管理的益处。

有关部门应规范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既让患者受惠,也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方面存在很多乱象,已经限制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有关部门应规范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既让患者受惠,也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总量居世界三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经比较庞大。不过整体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水平依然比较落后,特别是高层次医疗器械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比如整个产业的底子薄、起步晚,在生产工艺、检验检测、审批监管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和我们的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也有关。典型的就是招标定价环节存在诸多乱象。

招标的时间也比较乱,有的地方一年招一次,有的地方两年招一次,有的三年五年才招一次,企业难以应对。

医疗器械的招标定价也不统一,同样一个产品在省内各地区的价格不统一;一味的低价政策,先上市的原创产品定价低于后上市的跟进产品,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价格制定体系比较僵化,CPI在涨,人力成本也在涨,可招标价格连续几年不做调整;新进来的外省市产品可以定一个新的价格,而本省市原来的产品招标价不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内国外产品同质不同价。不是所有国产医疗器械都比国外落后,比如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但是进口产品的定价几乎是国产产品的2倍,严重挫伤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医疗器械是国家推动的健康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建议规范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出台的招标采购政策,减少招标环节,统一定价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地、及时地调整定价,给企业留出一定利润空间,保证企业良性发展。

洋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一旦形成,扭转过来就比较困难。国家应启动重大专项扶持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创新也要与国际接轨。对于质量稳定的国产医疗器械,政府部门也应该通过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手段引导提高使用率。医生也要及时推介,作为患者也应逐渐转变思想,并不是所有医疗器械都是进口的好,有些国产产品质优价廉,是值得信赖的。

医械要寻求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

医疗行业已成为世界发展快的产业之一,创新产品也不断的涌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和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医疗器械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支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做好示范应用。这种示范就是把用户(即医疗机构)和制造商(即生产企业)做一个结合,协会过去也通过产学结合促协调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和辅助推广的循环。

一是要从医生需求的入手,了解临床的需求;二是要从病人家属的需求入手,特别是多发病、疑难病,跟他们座谈交流,寻求创新的方向和突破点;三是从进口医疗器械入手,寻找替代的机会,加强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创新设备的发展;四是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

要加强医、研、企的协同。“医”就是医疗机构,“研”就是研发单位,“企”就是企业。重要的是要发挥医生这个非常关键的生产力的作用,因为医生既了解患者的需求,又熟悉医疗技术,也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枢纽。有很多医生也有技术发明,通过他们进行转化也是比较根本的创新。

随着科技不断快速发展,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创新过程

2018年,科技部就已经加速推进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品牌化、国际化。明确要瞄准医疗器械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基地,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系统部署。可见,国产医疗器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利昂医疗的总工程师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明确的2018年国家、扶持的十大产业,其中在健康产业的分支医疗器械中,一共有6大类医疗器械将扶持。由此来看,在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领域,将支持。与会专家也表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已经进入到迅猛发展期。在政策支持、技术下,国产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将按下快捷键,性价比高的中国制造将对国际大品牌在全球范围发起更强有力的挑战。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采取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选择在人才、学科和资源等方面优势单位,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需求,建设和培育一批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平台,是未来国产创新科技发力的关键。

据了解,明确了创新能力在医疗器材发展中的重要性。要求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营造科研创新氛围、落实创新医疗器械专项资金支持。像是南京利昂医疗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国产医疗器械创业者可以厘清产业发展脉络,聚焦创新能力,生产出如医用冷光源气腹机等富有自主创新的设备。不乏有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国际化政策方面的高度重视,以及随着科技不断快速发展,医疗器械领域不断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行业内存在大量简单复制仿制侵权现象,另一方面又需要面临全球范围的竞争和纷争。

无可否认,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要走向全球、走向发展道路,不仅要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更需要提高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工作水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全球化布局。

中国医疗器械未来的发展路径就是走高层次

2019年将推出一个新审批路径,促医疗器械与现代接轨。

利昂医疗表示此次修正将主要集中在使用更新的类似器械比较、淘汰落后的老旧类似器械、改进510(k)性能标准评估途径等。

报告中提到FDA将推动使用更新的类似器械比较,希望推动医疗设备制造商能够在研究不超过10年的设备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并且将在其网站上公布那些已证明是通过与老旧设备实质等同而终获批的设备清单。

对于将要申请认证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会带来更大挑战。

改革之后,出口难度增加是必然。不管是产品技术资料还是临床评价资料,因为产品只能参照新的,在对比资料方面相对比较难找,如果再去用以前老旧的数据做对比一定是很难通过了。

FDA的审批流程会卡得更严格,对于打算把美国作为出口目的地的中国医疗器械制造商们而言,挑战会更大。

中国大部分医疗器械制造商生产的基本是基础类或电子类器械,之前的产品只要性状达标就可以,如果改革之后标准提升,可能不仅要求性状,还得要求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而言,技术水平和国外仍存在差距。国外在高层次医疗器械的研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有资金优势和品牌优势,技术先进、人才集中,垄断了不少关键技术。、

对些像内窥镜摄像机气腹机等有自己品牌性的产品。现在好多研发技术都是掌握在国外手里,中国好多电子类的医疗器械,连核心部件都生产不出来,有些企业就是组装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未来的发展路径就是走高层次。

我国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大面积仿制现象进一步造成了医疗器械业的发展缓慢

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很快,未来几年,中国医疗设备产业每年增长百分之20。其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的增长率更达百分之30。尽管如此,我国医疗设备行业与国外技术差距仍然较大,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技术较为落后,企业小散乱,市场认可度仍然较低,还没有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市场支配力有限,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拳头产品,比如利昂医疗的气腹机产品。而有些厂家所生产的高层次医疗器械仍然以仿制、改进为主,质量水平与国际大企业的差距较大。

高层次医疗器械国产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整体竞争力,也关系到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相反,如果国内企业只满足于中低端市场,路会越走越窄。

针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自主创新和科技水平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须大力发展国产高层次医疗器械产品,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规划,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我国医疗器械品牌的差距还表现在产业规模上和思路观念上。此外,我国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大面积仿制现象也引发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恶性拼杀,进一步造成了医疗器械业的发展缓慢。国内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发明家办企业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往往市场上产品很多,精品不多,而且这类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较慢,企业规模也较小、昙花一现的例子并不鲜见,在一种平等竞争下实现国民医疗的下一步发展。